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5节 (第3/4页)
乙两等,前十名为甲等。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。 ??卯时一刻,贡院开门,数百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,鱼贯入场,他们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,又在考场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可最后进入考场,按考引寻到自己的位子。 ??这次考试除考引外,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,笔、墨、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,头两场各考一天,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,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,每名考生都被隔开,各占一席之地。 ??一天里可休息三次,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,要入厕的,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。黄昏时分,开始有考生交卷,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、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,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,并收走一切物什,考生即可离开。 ??第一场考试还是以帖经、墨义为主,最后一道则是经义。这个黄寄北已经很是熟练了,虽然选题的范围比县试广了不少,他还是顺利完成了。第一场过后黄寄北算是融入考试氛围了。 ??第二场杂文。杂文有点像现代的应用文和公文写作,是这个时候的官吏所常用的篇、表、论、赞等体裁,属于官吏所必备的技能。 ??比如说《陈情表》就是李密写给当时圣上大的奏疏,苏洵的《六国论》是他的政论文代表作。杂文是非常贴合实际的,官场上日常办公少不了写各种文章,能写的一手好文上司看起来心情也愉快,若是文章主旨不明,逻辑混乱,东拉西扯的,一件事情都说不清楚,任谁看了也不会喜欢这种下属的。 ??李密的这封《陈情表》不仅让他顺利的摆脱了当时的困境,得到了圣上的谅解,还流传千古,令后人膜拜。我国古代的韩愈韩大家也是一位写杂文的好手。黄寄北虽不像这些先贤能写流传后世的名篇,但也能做到文义通达,言之有物了。 ??第三场策论。黄寄北觉得策论算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察方式了。“策论”也叫“时务策”,考试的内容都是一些时事问题,让考生写出意见和建议,并根据回答评定出考生的成绩高下,考察的考生的政治能力。 ??这种能力很重要,对朝廷官员来说,文章写得不好,只要不是礼部翰林院的官员,影响不大。如果政治能力不行,那治下的黎民就要受苦了。 ??最后一场考完走出考场的时候,黄寄北已是筋疲力尽,虽然每天只考一场还可以晚上回客栈休息,但在精神高度集中下人的消耗也就更大了。 ??等候在外的黄长植一下子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黄寄北。 ??他和程远在把黄寄北搀扶到了马车上,然后给他倒了一杯仔细温着的白开水。 ??热水下肚后,黄寄北才感觉稍稍缓过来了。 ??“阿爹,我没事,就是太累了。”黄寄北看着紧张的黄长植说道。 ??“二郎,考完就别想了,我们回去好好歇歇。”黄长植道。 ??对于黄长植夫妇来说,孩子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。 ??相比于县试,黄寄北这次不那么有底了,润扬府这么大,有的是比他教育资源雄厚,资质比他好的。他毕竟应试经验少,很难判断他人的情况。 ??晚上,整个客栈静悄悄的,筋疲力尽的考生们沉沉的睡去了。直到早晨客栈大堂才嘈杂起来,大家都在讨论这次考试的题目。 ??用过早食后,横波书院的学生们都聚到了一起,大家毕竟都还年轻,经过一晚的休息都恢复的差不多了。大家开始一起对答案,客栈的大堂里热闹非凡,不时有人在争辩试题,大家伙吵的热火朝天。 ??黄寄北在听了丁秀才对试题的讲解之后心中便有大数了,丁秀才讲完就让大家散了。学子们有的懊恼有的庆幸,黄寄北则陪着黄长植一起去逛街了,他们难得来一趟府城,总要买点礼物带给大家的。 ??小半天逛下来该买的也买的差不多了,黄寄北和黄长植打算回客栈了,正在这时,黄寄北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,竟是许久不见的黄寄南,只见他衣着光鲜,身边陪同的是一位富家姑娘,满身绫罗,满头珠翠。两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