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86章 111. 伤感 (第3/3页)
加费冲印。 这时是下午三点半左右,阳光还有点儿烈。他俩推着车儿,走进九溪村的小巷里,在一家门口有井水的地方停了下来,向正在洗衣服的大嫂儿借了吊桶,吊上水来,用手帕揩了把脸儿,抹了把手儿。 那小巷很狭窄,有着小坡儿,两边几乎是单层的木板房,油漆斑驳的。有一幢是两层楼的水泥砖房,看上去建了没几年,倒还像个样儿。它的前头后边都是水杉树,有不少麻巧儿飞来飞去的,欢快地鸣叫着。 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,阿明忽然想起阿娟来了,心头就像刚才汹涌的大潮翻滚着苦涩。他忍不住问了大伯大妈,知道阿娟的娘家就在那幢砖房里,便慢慢地绕着转了一圈,探访起她的芳踪来了。 睹物思人,物是人非。 尤其想到与阿娟那几个恩爱无比的夜晩,阿明的眼眶儿快要模糊了,喉咙口苦答答的想吐,若是秀云不在身旁,也许他会哭出声来的。 走出小巷,坐在公交车站那圆亭子里候车的水泥条石上晒太阳,秀云或许觉得好奇,侧着脸儿看着阿明,似要看出他藏在心底的秘密来。 “阿明,你问的‘阿娟’是谁呀?” “哦,是小时候住在我隔壁的邻居。” “看你刚才的样子,很、很那个,是不是喜欢过她呀?” “秀云,她比我大十岁,搬走也快十年了,怎么可能?” “那搬走后,你有没有再遇见她?” “她死了。” “死了?” “是的。今年开春的时候得了乳腺癌死了。” “怪不得你那么伤心的样子,原来是这样的!” “所以,做人说破了,都是空的。秀云,我们都要想通一点。” “怎么个‘想通一点’?” “该吃的吃,该喝的喝,该玩的玩,该乐的乐。这样,两只脚儿笔直后,也对得起自己。” “这也是的。那我问你,你这么辛辛苦苦读书又是为了什么?” “为了理想?” “什么‘理想’?” “建设四化呀!” “是呀!人没理想,就像无舵之船、无缰之马,做一天和尚,撞一天钟,这样做人也真的没意思。” “秀云,有时我静下来,会想我那些学友们,有的比我大十七八岁了,有了家小了,工作也忙,还拼命地读书,啃口面包,塞两块饼干,饿着肚子来上课是家常便饭的事儿。有个女生,刚生小孩不久,就来夜读了。” “我也听说过钱江夜校,学生多,学风好,我也想报名去读个书。” “秀云,特别是那几个自己出钱办夜校的老人,你真的没亲眼看到,他们来得比我们早,回去比我们迟,那个不知疲倦、埋头苦干的样子,叫人好感动。有一次,下雨天,刮着大风,我们学校教务处的祁老,我看见他从井亭桥公交车站下来,他人有点儿胖,快七十了,撑着雨伞很吃力,歪歪斜斜朝学校走。我马上跳下自行车,陪着他走。一路上,他问我同学们走了十几个,坚持下来的人学习情况如何,对学校、对课程有无要求。你想想,都那么大年纪了,还念念不忘我们的读书,我都快要流下眼泪来了。所以,一看到那几个老人,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努力读书、积极进取了。” “那么,你刚才为什么还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呢?” “吃喝玩乐,人之天性,这自然而然的人性,只要吃着自家的钞票,玩着自家的铜钱,不过份,没必要去克制。理想的东西,是后天产生的,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今天社会好,我理想、信仰就远大、坚定;明天变了,靠一个人、几个人也没用,说不定理想也就随风而去了,所以它与永恒不变的吃喝玩乐是两码事。” 【注释】 1浇泡西儿:杭州话,拉泡尿的距离,喻路近。 2毛入味:杭州话,菜烧得很好吃之意。 3对吊:杭州话,你喝一杯我也喝一杯对喝之意。 4嗡满:杭州话,到处是苍蝇嗡嗡作响,形容人多。 5苟相:杭州话,缩头缩脑的样子,指不大方、小气。苟读“给”。 6卤滴滴:杭州话,卤儿往下滴,形容寒碜相。 7老老贵:杭州话,很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