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舞生_第155章 188. 琴弦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55章 188. 琴弦 (第3/3页)

,踫到了一个原先在菜场里做的人,上去聊了些天。”
  “聊天上面坐着也可以聊的呀!”
  “嘿嘿,她说上面太吵,小姐妹在,说话不方便。”
  “阿明,你老婆假如知道了,你百张口也说不清了!”
  阿明被刘三姐这么一说,提心吊胆了好几天。他像老鼠怕见着猫儿似的,老婆一回来,就偷偷地看她的脸色如何。红玫瑰跳舞的人太多了,难肯定老婆的小姐妹在不在跳舞,不过,他和她的小姐妹不接触,认识他的应该不多,而这一天老婆厂里也要上班。几天过后,小露没发话,阿明的心儿才停止了抖动。
  10月中旬一过,布店就没生意了,老三一人管得过来,阿明也就不用去帮忙了。
  秋风一阵冷过一阵,每一场秋雨下过,梧桐树叶儿就更加黄了,纷纷飘落下来,在街道上、瓦片上铺上一层枯黄。巷里草丛、砖瓦里的秋虫已不再如泣如诉了,中河边的杨柳树儿也赤条条的凄凉,再无夏夜里对月波的柔情蜜意了。
  阿明的心境如同晚秋般的萧瑟,每日里浑浑沌沌。小露老方一帖,晚饭后依旧碗筷一放,便往外赶,似乎外头有着不可舍弃的快乐。他也不敢多问,更不敢阻拦,有时女儿睡着了,便坐在窗前,听风声,听雨声,听自己心中的苦恼。曾经夫妻间的温情已不再有,虽然还同睡在双人床上,但两张棉被把温情分开得如同隔着千山万水,所包裹着的只剩下一个夫妻的名分而已了。
  他百无聊赖,便在菜场里赌,赌得天昏地暗,日月无光。那一天午后正赌着的时候,老大进来找他,说去庆春路众安桥,到那里看人卖哈立克。阿明稀里糊涂,也对“哈立克”好奇,跨上车随他去。
  那年仅宽10米的庆春路正在拓宽成40米,众安桥边大坑小坑的到处是坑,乱得一塌糊涂,可此处是东西南北的通衢要道,行人很多。
  桥头边有一辆三轮车,车上放着一台柴油机,突突突地响着。一个外地人将脱壳的玉米放进膨化机的漏斗里,出嘴口里马上出来膨化果,掉在大塑料盆里。那膨化果不同于爆米花,而是寸长的,圆圆的,黄交交的像小香肠。那一小袋一块钱,生意极好。老大买了一袋,一尝香脆可口,味道甜滋滋的很好吃。
  “老四,我们闲着没事,这个生意好做。”看了好长时间,回来的路上老大说。
  “老大,我们能做出这个味道吗?”阿明有点担心。
  “我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支边时,做过爆米花,这膨化果就是用脱壳的玉米,伴些糖精,很简单。”老大很有把握。
  “那就做吧,我下班后就拉出去卖。”阿明也想挣钱。
  第二天,老大出资2000元,买了膨化机、柴油机和三轮车,接着又进了2吨脫壳玉米,装好后试了几次,做出来的膨化果和那人卖的一样。
  老大在清波门柳莺食品商店做水果采购员,一早去采购好就没事了。于是两人除出落雨下雪,凡是晴天就踏着三轮车像打游击似的,今天城东,明日城西,到处去卖。中小学门口、十字要道口生意特别好,只是市容办要抓,他俩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时刻准备拉起车儿逃。
  那玉米便宜,一斤可膨化出十来小袋,就能赚六、七块。开始能卖200袋到300袋,过了93年的春节后,做这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,只能卖70袋到80袋了。
  “老大,做的人越来越多了,生意一天比一天差了,我们吃了头口水,本钱也捞回来了,我看是不是好刹车了?”阿明提醒阿哥。
  “我也这么想,再做下去我们一天最多也只能赚十来块了。墙门里的小阿二没工作,他也想卖这个,要不这机器、车儿和玉米打九折全给他?”老大做得也没劲道了。
  【注释】
  1立壁角:指维护秩序的人,打手。
  2武劳七伤:杭州话,武相,身上疤痕累累。
  3汗背心:杭州人对贴身穿的无袖无领的上衣的叫法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